查看原文
其他

快看,学校十大举措布局新文科建设!

东莞理工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2022-12-11


近日,学校借助理工优势,布局新文科建设,提出了新文科建设的10条建设举措,下面跟着莞小工来看看吧~


一、夯实学科基础,增强创新服务特色

  • 推进经管法社文艺等学科融合汇聚发展,催生知识产权、创意设计、跨境商务、科技金融、数字非遗、社会治理等特色方向。
  • 构建创新服务学科群与智能制造学科群、绿色低碳学科群协调联动机制,建立文工交叉、文理渗透、工艺联合等新机制。

二、优化专业结构,推进专业交叉融合

  • 加快优化文科专业布局,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级、省级一流文科专业,打造文文、文工、文理交叉新专业。

  • 启动文科专业认证工作,制定校本化的文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。

  • 推动国际商学院AACSB认证和BGA认证,推进新商科、新师范等文科专业认证工作。


 ▲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(东莞)启动仪式暨东莞知识产权学院成立

三、改革通识教育,彰显文科价值担当

  • 设立通识教育中心,完善组织管理架构。

  • 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,建设一批通识教育核心课。

  • 打造资源平台,创新教学模式,改革考核与评价制度,打造新时代通识教育体系。


四、加强课程建设,集聚优质教学资源

  • 推进互联网+新科技技术进课程。
  • 打造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自身内部融合的课程群、人文与社科融合的课程群。
  • 人工智能、AI技术、Python 编程语言、智慧学习环境等科技人文相融合的微课程群等。
  • 推动配套教材建设,培育一流课程与高级别教学成果奖。

五、强化队伍建设,提高教师能力素养

  • 引进特色文科专业“特长型”“偏才型”教师、企业产业精英等人才。
  • 通过项目牵引,提升师资的新文科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。
  • 建立健全企业导师制、校内师资互聘制,政校企协共建实践流动岗(工作站)机制等。

六、创新培养模式,推进文科教学改革

  • 一体化整体设计培养目标、培养标准、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,突出莞工特色的品格。
  • 鼓励跨学院培育公共管理、外语+金融、现代设计、科技金融、社会治理、知识产权等人才。
  • 积极探索文科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探索科技金融、社会治理、智能智造与艺术设计等学科发展方向。
  • 推进国际组织人才、国际新闻传播人才、对外汉语等国家急需的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。

七、建设实践体系,提升文科实践质量

  • 创设课内外、校内外、理论实践、线下实践与虚拟仿真实验、文工融合五结合的新文科实践模式。

  • 打造项目式工作坊,校企协同开发课程实验实践平台。

  • 打造综合性的文科实验实训中心。

  • 建立完善文科实验平台管理系统,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。


▲经济与管理学院的“金融贸易实验室”

八、整合资源平台,打造文科特色载体

  • 以常平智能智造与创意设计产业学院(常平学院)为先行试点,探索智能智造、文化创意设计交叉融合的新型产业学院。

  • 开设“新知·新行”新文科建设讲堂,开设“求是”师生大讲堂,推动新文科建设、通识教育形成内生的、有效的文化。


 ▲政校企协同、文工交叉的东莞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学院(常平)

九、完善评价体系,促进机制良性循环

  • 成立新文科教育专家委员会、通识教育委员会,加强文科教育教学的宏观决策与指导。

  • 分学科改进职称评聘、评教和评学方式,建立多维度教学效果评价体系。

  • 实行教学成果奖、教学名师奖、课程教学质量奖三级教学奖励评审办法。


十、强化组织保障,优化文科建设环境

  • 成立新文科建设领导小组、新文科建设专家小组。

  • 加大新文科投入,每年投入2000万元,设立15个竞争性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,鼓励教师展开研究。

  • 建立协同联动机制、追责问责机制,推进新文科建设改革措施和建设任务的实施。



  在莞工,新文科如何建设  


近年来,学校紧紧把握区域创新发展战略,抢抓“三区叠加”的区域优势,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,围绕服务地方文化软实力提升,加强需求牵引、加强平台支撑、加强学科资源、加强专业结构优化、加强课程集群、加强全面育人,引导研学产业化、教学场景化、学科协同化、文工交叉化、理论实用化、成才立体化,初步形成了“六加强六引导”的新文科建设模式。
 
在新文科建设第一阶段(2017-2019),学校借力新工科,进行自主探索,在学科专业设置和改革过程中,紧密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新兴产业集群,通过打造龙头学科集群、培育新兴学科集群、发展特色学科集群等方式,构建创新服务学科集群,形成适应支撑和引领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文科建设生态。

学校发布《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》,重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,努力建设新文科育人新模式。针对理工见长的学校特色,围绕“立德树人”和学校“三全育人”“十大育人体系”构建整体需求,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到专业育人和全校人文教育实践。构建“主动式学习机制”,通过校院系三级的教育教学大讨论,推动教师理念转变-需求聚焦-目标重塑-结构调整-过程优化-评价多元,引导学生加强通识教育-个性选择-多元培养-计划弹性)-学科交叉-场景载体等建设。

在新工科产业学院基础上,面向湾区与东莞市世界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需求,把握“湾区所向、东莞所需、学校所能”,以“创新服务”为地方应用支点,建设了东莞知识产权学院、常平智能智造与创意设计学院、东莞质量学院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工交叉产业学院。

第二阶段,学校全面启动新文科建设(2020-至今),凝练“六加强六引导”新文科建设模式,并作为唯一地方院校参展教育部2020年新文科建设成果展;2021年发布了《东莞理工学院新文科建设实施意见》,提出新文科建设十条举措。


 #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# 

文字来源 | 新闻中心

图片来源 | 新闻中心图文编辑 | 何宛桢 陆彦伊

一审 | 辛承祚  二审 | 蔡耀蔚  终审 | 叶妙娴

点赞、在看,双连支持我们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